公元一九五八年八月十七日,在柘塘村,那是个惊喜的日子。
那天,江苏省东海县房山乡柘塘村,村民们挖出了一个4.35吨重的单体大水晶。它通体光亮透明,晶面晶棱完整,高度达1.70米。经专家鉴定,它不仅是我国历史上出土最大的水晶单体,而且是世界晶体之最,为非常罕见的稀世之宝。人们称它为“水晶王”。
村民们抚摸着晶亮透明闪闪发光的“水晶王”,欢腾雀跃,欣喜中大家一致表示,把这稀世之宝敬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,以表柘塘村老百姓的心意。
消息沿着正常渠道传到首都北京,毛主席和周总理指示,为能让更多的人观赏,充分发挥“水晶王”的科研价值,由中国地质博物馆收藏展出。在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和何长工副部长协调下,“水晶王”运抵北京,并安放在中国地质博物馆。从此,“水晶王”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。
一九七零年至一九七四年,我奉命参加国家计委地质局“双革”展览工作,地点就在北京西四羊肉胡同15号中国地质博物馆。那时地质部已撤销,称国家计委地质局。“水晶王”就陈列在地质博物馆外东门口的墩台上,与它对称陈列的是一块体积相当的萤石。地质博物馆东侧与西四小学之间,有一刀把形长条空地,也陈列着部分大型标本,有矿石、玉石和岩芯。课间有西四小学的学生在此做操。我每当摆脱冗繁事务,常来到“水晶王”旁边,抚摸它的晶棱和晶面,仔细端详,有一种似相识又神秘的感觉。
“水晶王”是美丽的,它气势磅礴,富态华贵而厚重;永葆其美妙青春而长生不老。自然美是不需化妆和雕镌的,也不是静止的。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,变化无常,常看常新,任何笔墨都是描绘不出来的。严冬或雪后,其体内的微细气液包裹体冷冻,晶体便显得清澈透明,触之冰凉。夏日或午后,强烈日嗮,表层气夜包裹体两相均一,晶体呈乳白色,透明度略有降低,触之温热。遇暴雨淋漓,洗去尘埃,便显得晶莹剔透。古人不明其硅氧四面体晶出道理,拂须甩袖曰:“此乃多年老冰”。
一九七三年国庆节,我和我的两个女儿与“水晶王”有过合影。那时大女儿三岁,乍看上去像个男孩,站在安放“水晶王”的台墩上,有些紧张,紧贴着“水晶王”。小女儿刚一岁,正学走路,不知深浅,我紧紧护着她,我那时35岁。胶卷冲出后,在西单商场附近照相馆可购买零打显影液、定影液和散装印像纸。晚上用自制的灯箱进行洗印,后来试着用映谱仪放大,效果尚好。这些照片一直保留至今,算来已有45年了,孩子们也都四十大几,我也到耄耋之年。和“水晶王”定格在那个年代的照片也成为老照片了。每当翻阅,都会感到与“水晶王”的亲近和对那个年代的回忆。
夏日夜幕降临,我们常到地质博物馆东门楼下乘凉、聊天。老馆长习惯性地晚饭后来馆巡视,楼上楼下门窗是否关好,值班室是否有人,一切安全妥当,他才放心。有时也和我们聊天,讲述“水晶王”以及其它大型标本的来历,似乎每件标本都承载着传奇故事。我习惯地偎依在“水晶王”旁边,倾听老馆长的讲述。他平易近人,解放初期,曾任察哈尔省蔚县首任县长。著名古人类学家、资深典藏家胡承志先生,几乎熟悉馆内所有珍藏,他慢言细语,如数家珍,常常讲给我们听。他年过百岁,祝福胡老长寿。北京热水瓶厂要求寻找制瓶胆的玻璃原料,地质博物馆总工、著名蓟县剖面创始人高振西院士率我和张则高,去南口一带找到石英岩,中午在山沟树荫下,高先生自费请我们共进野餐。先生仙逝多年,这次找矿活动令人难以忘怀。故宫博物院部分玉雕、石器我们也做过鉴定。
深夜里,月光如水,万籁俱静,大小星星在楼顶上空闪烁,月光沐浴下的“水晶王”更显得朴实厚重。无论何时,只要走近它,寄情“水晶王”贴近自然,让人感到人与自然的融通,常会萌生一种对无语生命的感悟与思考。
和“水晶王”相处久了,好似一位熟悉的老者,但更多地是深沉莫测领悟不及的深奥。包括“水晶王”在内的水晶,是存储自然信息量最多的矿物之一。其内的各种类型的包裹体,就像一部无解的天书,吸引着无数学者去破译和阐释。微细的活动型包裹体,在微小的腔室内,气泡或固形物永不停顿地运动,用布朗运动、相平衡理论都难以解释。对水晶物理性质的微小发现和应用,对人类生活和科技进步都会有历史性改变。1880年法人居里兄弟发现石英晶片的压电现象,即在张力和压力作用下晶体发生带电现象,后来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,制造出回声探测仪,安装在军舰或船上,即使水深三千米,知悉水下情况仅需4秒钟。之后制造的器件广泛应用于航天、国防尖端等领域。日常生活中的石英电子表,一年误差不超过10秒。为寻找压电水晶,新中国建立初期,各省地质局都设有水晶专业队。1960年英国建成第一个人造水晶工厂,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也生产出了人造水晶,满足了工业的需要。水晶还有多少美妙功能服务人间,仍需不懈求索。伟大领袖毛主席,处处想到人民,希望更多的人观赏到“水晶王”,也希望发挥它的科研价值。因为科技是生产力。
中国地质博物馆大修后,开辟出东部、北部广场,西四小学、饭馆、平房已荡然无存,“水晶王”和一批精美大型标本陈列在整修后的林荫广场,供人们参观欣赏,成为首都北京西四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“水晶王”在首都北京展出已60多年,二零一五年十月,应邀回了一趟“故乡”,出席了江苏省东海县国际水晶节,在180天的展出中,受到了“故乡”人民和国内外宾客的热烈欢迎。回京后的“水晶王”依然坐落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东广场。随着科普知识的传播,路人纷纷走近“水晶王”拍照合影,连连赞叹:见到世界最大“水晶王”了。
“水晶王”年龄多少,生命难以复苏,无人确切知晓。据国内外水晶专家研究考证,能够形成单体水晶两吨以上的非常稀少,至少要有25亿年以上稳定的生长发育期,其概率是极其微小的。形成大水晶的地质条件极为苛刻,一般生长期也在一亿年以上。无言的“水晶王”,默默永续地演绎亿万年的春华秋实,天翻地覆,岩浆侵入,热液活动,求得一方孔洞,缓慢晶出,终修正果,出落成晶。这样漫长的生长期,其内也必然记录了历史长河中抹不掉的信息。了解这些信息,足够人们花费心思去努力,似乎学富五车,一时也揭不完它的奥秘。人生百年,当属高寿,在“水晶王”面前,显得极其短暂。因为人生短暂,才需只争朝夕。幸福何处欤?曰:奋斗。撸起袖子加油干,活出人生的精彩。
几十年来,我们牵挂着“水晶王”,每当进京,总去回望这件富有传奇故事的国宝——“水晶王”。
2018年2月19日于石家庄